日媒7日报道,若要提起日本代表性的全球化企业,想必多数人都会第一个想到索尼。确然,二战后,索尼通过自有的独特技术开发生产了例如半导体收音机、Walkman随身听等诸多产品,极大地推动了现今消费家电业的发展。
但是,最近几年的索尼业绩赤字不断,2011财年更是创下了创业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亏损,索尼以往的成就以及辉煌为何已不复存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经济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让我们先从索尼的创业初期谈起,索尼创业者之一盛田昭夫非常重视技术革新,因此在他带领下的索尼是一家朝气蓬勃、对开拓新市场充满热情企业,善于创新的索尼在当时的消费家电行业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索尼总部大楼
盛田昭夫认为,企业的良好业绩主要源自于创新的产品以及市场的开拓,因此当时索尼领导层把85%的时间花在了产品开发以及研究方面,而用于人事以及财务的时间仅为10%和5%。这种方式极大地带动了索尼的发展,以至于在80年代中期,日本索尼的股东企业已经对美国构成了威胁。
那么之后的索尼为何又会迷失方向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过于执着振兴国家的产业经济学”。这可以追溯到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访日后提出的理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日本企业能够比国外企业更快地生产出更便宜、更上乘的产品,那么日本产品将可以称霸全球。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的这个理念深深的的烙印在日本企业家的心中,过于执着生产导致日本企业逐渐丧失了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的能力,索尼同样深陷其害,成为了“制造业”的牺牲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索尼VAIO系列笔记本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索尼自有的独特技术,即便如此,索尼与戴尔、惠普、联想等品牌相比也不具备任何性价比优势。
盛田昭夫的时代结束后,索尼的核心经营领导层完全被一群由美国MBA打造出来的商务人士所替代,他们崇尚数字第一,产品研发、市场其次的经营策略,索尼就此迷失了方向,走上了注重产能的歧途,而作为索尼根基的技术革新也就因此被断送。
这种经营策略在2005年更是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当时新上任的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第一个举措就是大规模裁员,而对于产品的开发、技术革新等仍然没有引起重视。
今年新赴任索尼CEO的平井一夫对于索尼业绩的连年巨亏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也是进行近1万人的大规模裁员,这与当年斯金格的做法如出一辙。
与盛田昭夫当时的经营理念相比,索尼现今可以说完全是背道而驰,至于索尼今后的发展如何,该专家表示,尽管索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落败,但是从连续4年的业绩亏损来看,与之说永别的时候似乎已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