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推出新版《国土交通白皮书》。通过对日本国民年龄、持有住宅及房贷占收入比率进行分析,并对比1983年与2008年的情形,结果发现,30—40岁年龄层持有住宅的比率从53.3%下跌至39%,30岁以下则从17.9%下降至7.5%;此外,40岁以下日本国民租屋比率从1983年的39.7%暴增至2008年的59.7%,房贷占收入比率也相对成长。在此基础上,《国土交通白皮书》得出结论:日本民众持有房屋比率持续探底,租屋率持续升高。
为什么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成为“房奴”的同时,日本年轻人却拒绝成为“房奴”呢?
的确,正像一些报道指出的,收入下降导致了年轻人买房难。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及以后的国民是上述调查的主要对象。这些人上学的时候,日本的泡沫经济既已崩溃,“毕业即失业”成为他们步入社会后不得不面对的窘境。随着经济衰退程度加深,非正式雇佣大量增加不仅造成了工作的稳定性减弱,也导致了收入下降。生存问题尚且无法解决,安家置业也就可望不可即。
但是,如果对房子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经济实力也只是促成买房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眼下的日本,恰恰存在一些这样的“不需要”。
首先就是观念方面的“不需要”。中国年轻人纷纷买房,很大程度上是将其作为成家立业必备的硬件之一,“无房户结婚难”已然成为中国社会不争的现实。但日本没有类似情况,租房结婚,婚后一起奋斗,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普遍选择,房屋之于结婚的意义没有中国那么突出,也就不太会成为刚性需求。
其次是日本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不需要”。一方面,为早日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许多日企加快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对外国留学生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本已有限的就业岗位竞争更加激烈。加之非正式雇佣体制下在国内职场难觅良机,“脱日本”海外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日本能率协会(JMA)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愿意去海外工作的年轻人比2011年增加了5%,达到50.7%。工作地点不确定,买房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的年轻人而言,租房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日本一贯注重用户需求,而且善于推陈出新。概念合租屋就是一例。租金相对低廉且未婚人数增加促使了合租屋的时兴,概念合租屋则在此基础上将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便于相互交流和提高,结交朋友拓展人脉。经济负担减轻了,获得的乐趣又是买房无法实现的。
年轻原本意味着拼搏开拓,为追求、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如果年纪轻轻就背负房贷的压力,被沉重的负担束缚了翅膀,失却高飞的勇气和胆量,于个人,于社会和国家,都是一种悲哀。
如果说共同面临的问题让中日两国有合作交流的基础,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则使得在对比中反观差距、反省自身成为可能。年轻人买房一事,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