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数日雾霾不散,PM2.5的浓度达到389微克/立方米,达到标准值的5倍。东北地区发布大气污染红色警报。哈尔滨PM2.5的浓度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致使所有中小学停课、高速公路和国际机场被迫关闭。
近来,中国多座城市遭遇重度大气污染侵袭,成为世界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对于中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更是给予了非常之关注,日本媒体连篇报道,而日本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
日本积极拓展中日环保合作的动机
7月,在北京召开的 “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17家日本企业和非政府组织(NGO)展示了各具独特环保技术的产品。9月,日中经济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15家日企和地方政府推介了各自的环保技术和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冈本严表示“为使中国的空气变得清洁,日企也愿尽一份力。”
日本为何如此关注中国的环境污染,又如此热心于日中环保合作呢?
首先,日企在中国的浓雾弥霾中发现了巨大商机。日本企业虽然很早就进入了中国,但近些年在与欧美企业争夺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日企不仅毫无优势可言,而且尽显疲态。不过,日本企业在多年的海外打拼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中在寻找市场机遇方面。日本企业界发现,中国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日趋重视环境问题。因为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民生,也成为了抵消经济发展成果的消极因素,甚至威胁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从中央到地方,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治污染措施。针对近期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其中不仅指出要加快针对致污企业生产设备和结构的改造,还要促进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不仅要在中央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还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为了“重现蓝天”,北京将投入数千亿人民币。各地用于环境治理的投资也开始成倍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焦点,一个庞大的环保相关产品需求市场正在形成。就在许多外国企业因为中国环境污染问题而准备“出逃”的时候,日本企业却发现:商机来了。据日本《帝国信息库》统计,日本在华企业有13934家,尽管中日经贸关系由于多重因素受到影响,但最近调查发现,90%日本在华企业不愿离开中国,他们正寻找新的在华“生财之道”。
其次,中国治污也关乎日本国益。中日一衣带水。距离上的贴近也使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牵动”着日本民众的心。近一两年来,日本的一些地方,尤其是西日本地区也多次出现PM2.5超标现象。有些日本媒体报道称,在中国引发大气污染的PM2.5微粒飞上天空,并借助偏西风漂洋过海达到了日本。中国严重的大气污染也“连累”日本成为了受害者。另外,中国工矿业造成的土壤和水质污染,也渗透到农产品当中。当这些农产业进入日本市场后,也可能危及到日本普通民众的“饭桌”。为此,日本在督促中国治污的同时,也加强了与中国的环保合作,希望在帮助中国解决环境危机的同时,也为自己上一份“保险”。
最后,日本希望借环保合作保持对华对话的大门。在过去十多年中,尽管中日两国政治关系上纠葛不断,但两国间的环保合作从未中断。而且,每当中日走入“政冷”低谷,环保合作不仅让中日双方保留了沟通交流的通道,也屡屡充当起“破冰”先头兵的角色。如今,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再次陷入低迷,日本政府在屡次“求谈”又屡次受挫后,自然希望再次借助环保方面民间交流与合作,保住一扇与中方交谈进而合作的方便之门。
其实,环境也是事物自身的一部分。环境差了,自然影响到事物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既然日本能够认识到,帮助中国恢复蓝天也是在拯救自己的环境,那么同理,日本政府也应该认清,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实就是为日本自身创造振兴的机会和条件。理解了这一点,日本政府就会知道今后该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