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Japan -- 中国最大的日本门户网站

在日本透视日中“政冷经凉”

作者:林雪原 李 珍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期:2012-09-27 点击数:1694 我要评论↓ 字号:z | Z
摘要:“中方对中日过去的‘政冷经热’已失去耐心。”在日本政府“购岛”事件引发的争端升级后,日本舆论终于有了这样的认识。中日“政冷经热”的说法源自2005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当时的反制措施造成日本对华出口减少约5%,对华投资减少三成。但这次钓鱼岛冲突让“政冷经热”变成“政冷经凉”,日本从旅游、交通等产业到对华投资收益、对华出口等“大单”都正在受到影响。在这场围绕钓鱼岛问题的持久较量中,日本企业界和绝大多数民众的心态十分复杂。有日本“商界总理”雅号的日本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近日批评日本政府重创了“中日企业和民间苦心经营积累的友好关系”。

中国钓鱼岛

“中方对中日过去的‘政冷经热’已失去耐心。”在日本政府“购岛”事件引发的争端升级后,日本舆论终于有了这样的认识。中日“政冷经热”的说法源自2005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当时的反制措施造成日本对华出口减少约5%,对华投资减少三成。但这次钓鱼岛冲突让“政冷经热”变成“政冷经凉”,日本从旅游、交通等产业到对华投资收益、对华出口等“大单”都正在受到影响。在这场围绕钓鱼岛问题的持久较量中,日本企业界和绝大多数民众的心态十分复杂。有日本“商界总理”雅号的日本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近日批评日本政府重创了“中日企业和民间苦心经营积累的友好关系”。

在东京冲绳感受日中经贸之冷

日本海上保安厅近日针对中国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的维权行动称,“已做好互相监视的长期化准备”,这表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有“持久较量”的打算。在经济上,中国的一些反制措施也让日本预感到会有持久的压力。《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来到东京银座名牌商店,以往这里有很多中国游客来消费,现在却冷冷清清,几乎不见中国游客的身影。有店方称,在这里能最直接感受到日中关系出现的危机,不知道问题什么时候能够解决。

由于客流量大减,中日各大航空公司已被迫削减航班。在冲绳,《环球时报》记者看到那霸机场国际候机厅不见了往日的热闹,海南航空从北京飞冲绳的航线已暂停。冲绳几家主要经营中国大陆游客的旅行社的中国从业人员已无事可做。中国东航驻日本的一名负责人告知记者,一看见航班的预订人数就知道航线难以为继。同样,日本航空和全日空航班减停,取消预订达3万人次以上。

“十年一次大的纪念仪式被推迟,这是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的第一次。”日本《每日新闻》网站这样评论说。在一些日本媒体看来,日中关系恶化不可避免地陷入长期化状态。据《产经新闻》21日报道,日本的贸易收支连续两个月出现赤字,面向中国的出口大幅下降,由于钓鱼岛危机今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预计还要减少,并有长期化趋势。

中日间的一些经贸交流被迫中断。日中经济协会原定25日至28日访问中国,但现在被取消,这是从1975年以来该协会首次中止派遣代表团访华。以往每年参加这个活动的都是日本经济界要人,如丰田汽车董事长、经团联会长等。

由于岛屿争端引起的关系紧张,中国国家旅游局已取消原定参加在日举行的国际旅游展计划,日本旅游业者为此感到无奈,担心“两败俱伤”。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2日评论说,日中民间交流受到领土主权纠纷的影响,日“排华”情绪升温后,仙台市政府表示拒迎日中“友好”标志大熊猫,担心“怕被误以为仙台市袒护中国”。

日媒建议“日本经济考虑脱离中国”

《环球时报》记者浏览日本近期的报刊,一个最大感触是关于“日本经济考虑脱离中国”的论调比较一致,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日本《东洋经济周刊》最新一期是中国特辑,封面文章是《中国在玩火,日本企业怎么办》,总的调子是说在中国投资风险增大,日企要考虑其他出路。有些日企担心对华贸易在通关时遇阻。还有的日企称,对华投资会变得谨慎。有日本媒体还称,作为对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报复措施,中国舆论出现支持强化对日限制稀土出口的倾向。

《日本经济新闻》9月23日的社论称,日中局势紧张使日本企业的亚洲战略发生变化,中国各地的反日游行活动让日企感到在中国开展事业的难度,要在中国以外开发市场。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10年度“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报告,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占海外法人全体销售额的19%,日产汽车等在中国的销售额已占全部销售额的10%。为内需低迷而苦恼的日本企业,曾把中国当成能给自己带来活路的国家。日中出现“经凉”态势后,《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3日还发表编辑委员的文章称,“世界工厂”中国的后面是泰国、缅甸、老挝之间的“金三角地带”,“就算钓鱼岛和历史问题等告一段落,中国人工费很便宜的时代已结束,日企不得不考虑把设在中国的工厂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日本政客体会不到日企的恐惧和疼痛

在日本,大阪人素以“热衷生意活动”而出名。日中摩擦导致“政冷经凉”,使很多大阪人有怨言。大阪商船三井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认为,野田政府“没有长远眼光,不懂得怎样维护自己切实的利益,牺牲日本经济换取自己暂时的首相宝座”。《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大阪门真市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老板,他今年65岁。记者问他怎么看中日间“政冷经凉”的现状,他说:“都是日本政治家不好,只关心自己前途,不知道以大局为重,真让人羞耻。”他认为,中国经济处在上升阶段,日中经济冷淡中国也会受损失,但中国能承受。而日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是中国,一旦两国经济状况长期冰冷,那么日本经济就会衰落得更快。日本企业在没有找到更大、更好的市场前,就突然失去中国这个市场,那种恐惧和疼痛只有日本工商界的人知道,政治家们是体会不到的。”

日本政坛元老野中广务曾在1998年至1999年出任内阁官房长官,他日前指责国内政客为捞取选票,在钓鱼岛问题上做出错误决定,令日中两国关系严重受损。在日本社交网站上,野中的话引起极大反响,有不少网民指责他“向中国献媚”。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也表示,日本曾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被侵略过的国家发怒是理所当然的”,日本要考虑对手的立场,日本媒体也说了过多中国的坏话。他在网络上也受到很多日本网民的攻击,说他站在中国的立场,是卖国。对野中广务等人向中国道歉的言论,大阪门真市的那位老板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会遭到很多日本人的抨击,但我认为他们说得很对。”

日本研究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自由学者仲村澄世24日在和《环球时报》记者谈到中日“政冷经凉”时表示:“中日经济持久战是对双方都不利的一件事,如果非要对立到底看对谁更不利的话,那肯定是日本。中国这张牌确实是击中日本要害,相信过不了多久,来自在华日企商人及日本国内商界批判野田的声音会多起来。”

日本过去有种“传统观点”,认为日中关系“政经”分开,因为政要参拜问题会引发“政冷”,但“经热”还会延续,因此,日本财界不太关注和着力于同政府的沟通或施压。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日本在华有法人企业5000多家,约占日本海外法人的三成,表明日企对中国市场十分依赖。现在,日本政府酿造的苦果已引发日本经济界人士和民众的不满。

在大阪,对钓鱼岛事件“不感兴趣”的市民居多,他们不希望中国“对日经济的制裁长期化”。大阪丰中市一名33岁的电子贸易公司职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中经贸关系长期恶化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日本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来自中国,而日本也靠把很多东西卖给中国赚钱,彼此都很需要对方,假如经济长期冰冷,日本吃亏会更多。”

日本商界传出来的声音很复杂,除对政府表示不满外,也有的对中国的反日浪潮感到遗憾。创立于大阪的日本知名电器制造商松下的负责人松下正幸说,当年松下进入中国是邓小平发出邀请的,而且松下给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做了不少贡献。松下正幸说:“不知道历史的一部分中国人给松下带来损失,非常遗憾。”还有人提出,中国反制日本、在华日企停工也会让中国受损失。

日本想和中国打法律战、心理战和情报战

在冲绳,很多商家和百姓看到中国游客日渐稀少,难掩期待和失望之情。一名对中国人颇为友好的冲绳中年主妇问记者:“中国人真的历来这么恨日本吗?”日本一般民众对日中关系的维持感到困惑,反映出日本国民对日中关系被破坏的痛心和对双方关系难以修复的无奈。但值得深思的是,也有不少日本民众认识模糊,有人和记者讲:“钓鱼岛早就成为日本领土,是中国现在发展起来,又需要资源,所以才来争,双方关系恶化难以避免”。看来日本民间已经有“日中关系持久不顺畅不可避免”的意识。

旅日华人学者刘刚认为,中国这次意识到钓鱼岛争端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有“持久战”一说。而日本则认识到,钓鱼岛“国有化”引发的摩擦规模超出预想,政府预判有误。刘刚认为,中日此番“持久战”恐不可避免,表面原因与日本当局的误判和决策者的冥顽不化有关,野田至今还把责任推给中方。深层原因则在于日本社会自身的变化,所谓战后民主社会建设使得问题堆积如山,政客无能,焦躁难耐地要成为所谓“普通国家”,路线开始向右转。

9月26日,日本自民党举行总裁选举。有日本舆论分析,自民党有可能在今年11月的众议院选举中重新执掌政权,前防卫大臣石破茂、前首相安倍晋三、自民党干事长石原伸晃等主要候选人的言论值得关注。比如,石破茂近日宣称,“不能因为(对华)出口和(中国)游客减少就退缩,在主权问题上让步的人将失去整个国家”,“中国在和日本打法律战、心理战和情报战,我们不能动摇,要充分制定对抗政策”。表示“中日关系想切也切不断”的安倍还多次表示,要向日本国民解释清楚“拥有钓鱼岛的法律依据和历史依据”。这些日本政要颠倒黑白的言论,一旦形成政策,势必延长甚至加剧日中“政冷经凉”的趋势。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