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Japan -- 中国最大的日本门户网站

中日大学生“不爱学习”的背后

作者:李喆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日期:2014-06-02 点击数:834 我要评论↓ 字号:z | Z
摘要: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年12月面向1649名大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与2007年所做类似调查相比,每周在课程预习、复习及作业上花费时间达6小时以上者占28%,比2007年下降4个百分点;完全不学习者有16%,比2007年增加3个百分点;一周内使用图书馆或自习室等自习场所的时间为0小时者则达32%。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3年12月面向1649名大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与2007年所做类似调查相比,每周在课程预习、复习及作业上花费时间达6小时以上者占28%,比2007年下降4个百分点;完全不学习者有16%,比2007年增加3个百分点;一周内使用图书馆或自习室等自习场所的时间为0小时者则达32%。

在2012年3月举行的部门会议上,针对本国大学生相比美国大学生学习时间较短,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表示,“有必要改善大学本科教育课程”。近年来,激发学生自主性的主动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模式也开始被日本高校引进。此次调查中,认为课程内容为引发学生兴趣“下了功夫”及“下了一定功夫”合计占67%,比2007年增加8个百分点,认为上课过程中“有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和“能够陈述自己的意见以及想法”的比例也有所上升,都体现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但是,大学生“不爱学习”的现状,仍然不容忽视。

无独有偶,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已从80年代的长达246天减至172天。考虑到每日平均课时的长短不同,其学习状况究竟如何,是不难想象的。

当然,作为步入社会的前奏,大学生活不应只有埋头苦读。但是,加以比较便会发现,中日两国大学生“不爱学习”的态度,除了原因有类似之处,其折射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值得深思。

首先,中学与大学生活差别较大,对这种转变,新生在入学之初倍感不适,在所难免。此时,若得不到必要的指导,能否克服阻碍,顺利开始新生活,势必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学生数量有所减少,学历社会的风气,名校情结的影响,还是使中日两国的学生从小就面临激烈的竞争。进入大学后,升学问题暂时不复存在,加之主要由父母承担各项开销,压力比先前骤减。此种状态,恰似长期紧绷的弓弦突然松弛。学习已非生活中的必须和唯一,也远不如社交、娱乐等轻松有趣丰富多彩。然而,大学生虽已离开父母,心理上并未完全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往往较弱,而中日高校普遍“严进宽出”,对在校生缺乏有效管理。由是,大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乃至荒废学业,也就不足为奇。

其次,除了缺少学习动力,教学方式和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不仅日本,“改革”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近年的关键词。但改变沿袭多年的传统,非一朝一夕即可见效。而由于“少子化”、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90后”大学生从小备受父母宠爱,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限。遇到不顺,更易于倾向放弃努力而非坚持不懈。

再次,求职难的严峻现实,也迫使大学生在求学同时不得不为未来早做打算。

虽然扩招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就业岗位日趋饱和且经济增长放缓等,也导致了“毕业即失业”的不争事实。大学生涉世未深,想要在激烈程度不亚于入学考试的求职竞争中增加筹码,参加社会实践必不可少,这样一来,难免挤占学习时间。

日本文科省2010年的调查显示,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学费总额,全部上公立和私立学校分别为504万日元、1702万日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指出,中国大学的学费从1989年以来上涨了至少25倍。培养成本有增无减,大学生却厌烦学习,扭转现状,有待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