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Japan -- 中国最大的日本门户网站

日媒:导致日本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失败的5大因素

作者:EGAWA 来源:RecordJapan 日期:2015-08-06 点击数:1064 我要评论↓ 字号:z | Z
摘要:日媒6日报道,最新统计显示,进入海外市场的日本企业中,选择了撤离海外市场的比例达到了近4成,那么导致日本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日本某经济媒体总结了5大因素,介绍如下。

日媒6日报道,最新统计显示,进入海外市场的日本企业中,选择了撤离海外市场的比例达到了近4成,那么导致日本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日本某经济媒体总结了5大因素,介绍如下。

●日本企业中具有决定权的人是谁?日本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从考察到决定的时间太长!

许多与日本企业有过接触的海外企业都抱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日本企业的高层领导没有决定权吗?到底谁才有决定权?”

我们都知道,一家企业想要进入海外市场,首先需要去往当地企业进行考察,而日本企业一般会先派遣课长前往考察,不过即便对考察结果非常满意,也不能立即做决定,而是需要返回日本报告考察结果,紧接着日本企业会派遣级别更高的部长前往考察,不过部长同样没有决定权,考察结束后也需要返回日本,最后再由企业董事亲自前往考察。由于这一连串漫长的考察过程非常耗时,再加上还存在其他国家的竞争企业,此大多数海外企业都会放弃与日本企业合作,进而导致日本企业丧失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

所以说,日本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尤其是要制定好决定权的体制。

●鹤蚌相争,使得渔翁得利。

竞争一直存在,商界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想要独吞市场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是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单独进入海外市场绝对收效甚微。举例来说,一家制造销售型企业,如果想要把自家的产品推销到海外,即便自己的商品有多好,首先需要进行商品认知度的推广,由此带来的各种宣传推广费用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另外,日本企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竞争意识非常强,一旦发现国内有竞争企业也想产品推广到海外市场,彼此就会采取各种竞争手段,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鹤蚌相争,使得海外企业坐收渔翁之利。

相反,如果日本国内企业能够一致对外,相互联手合作,比如在海外市场联合开展一些产品推广展销会等等,不但能提高产品知名度,还能均摊宣传费等费用,降低各种成本负担,其效果绝对远远高于独自进入海外市场。

●日本人欺骗日本人。

“我在当地已经居住了10年以上,对当地的情况十分熟悉,有什么需要帮助尽管与我联系!”

对于计划进入海外市场的日本企业来说,由于对海外实际情况不熟悉,从最开始的实地考察多少都会抱有一些不安,如果这时有一位日本人像上述那样给出了保证,想必大多数日本企业都会有一种“天助我也”的感觉吧。

但是像上述那样的话真的可以相信吗?遗憾的是根本不可信。实际上,现实中像这种日本人骗日本人的现象非常多。举例来说,假设你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如果有外来企业想要前来当地考察合作,你是否能够胜任该企业的咨询服务工作?所谓术业有专攻,任何工作想要达到轻车熟路的境界都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丰富的知识以及长时间的锻炼以及经验。

因此,日本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一定要非常谨慎,绝对不可轻信那些所谓的在当地生活了十多年之久的日本人的话语,最好是寻求当地正规咨询服务公司的帮助。

●不制定撤退线

根据日本政府机构发表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进入海外市场中小型日本企业中,约90%都没有制定撤退线,这着实是一个惊人的数值。

许多进入海外市场的日本企业在初期制定预算计划时,往往都只考虑业绩上涨的场合,而忽略了业绩下滑的场合,或许这些企业只考虑过成功,根本没有想到可能会失败,不过一旦遭遇失败,到底是继续迎刃而上?还是立即撤退?这就可能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相反,如果事先制定了撤退线,当业绩下滑到一定程度时立即选择撤退,则可以有效降低亏损额。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寻找当地可信度较高、比较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并且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合作发展方案,其中当然也包括撤退线。

●对自家品牌、商品过度自信,最先打入欧美市场。

由于许多日企对自家品牌以及商品非常自信,并以打入欧美市场为目标,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欧美市场聚集了来自全球的顶级商品,而且日本距离欧美较远,产品的运输费用较高,再加上各种广告宣传费等,因此需要增加额外的投资,可以说欧美市场竞争程度十分激烈。

与欧美市场相比,选择距离较近的亚洲市场则更加明智。即便是真正好的产品,从推广到知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立足自身与海外市场的有利因素出发,切不可急于求成。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