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Japan -- 中国最大的日本门户网站

日本急救医院为何会“见死不救”

作者:张桐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日期:2013-08-13 点击数:1016 我要评论↓ 字号:z | Z
摘要:2013年1月6日,家住埼玉县久喜市的一名75岁的男性在家中不慎跌倒,他在起来后坚持给119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呼吸困难,要求救护车将自己送往医院。很快,救护车赶到,救护人员一边对其实施紧急措施一边跟周边医院取得联系。但没想到,救护人员连续给25家医院拨打了36个电话,居然也没能找到一家医院肯接收老人的。大约在3个小时后,这位老人含恨离世。像这样拒收救护车运来的患者,活生生地把患者拖至咽气的事例,在日本并非首次。

2013年1月6日,家住埼玉县久喜市的一名75岁的男性在家中不慎跌倒,他在起来后坚持给119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呼吸困难,要求救护车将自己送往医院。很快,救护车赶到,救护人员一边对其实施紧急措施一边跟周边医院取得联系。但没想到,救护人员连续给25家医院拨打了36个电话,居然也没能找到一家医院肯接收老人的。大约在3个小时后,这位老人含恨离世。像这样拒收救护车运来的患者,活生生地把患者拖至咽气的事例,在日本并非首次。

2009年4月,宫崎县日向市一名65岁的男性,在救护车上躺了1个小时20分钟左右,一共被7家医院拒绝后命归西天;2010年3月,家住三重县伊贺市一名78岁的女性,在救护车上躺了2小时,被7家医院拒绝后一命呜呼;2011年6月,一名富山县富山市的73岁女性在遭遇交通事故后,连续被3家医院拒绝不治而终。另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的报告,在2011年的一年间,日本的紧急医疗救援机构3次以上拒绝接收重患者的事件共发生了17281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首先,是日本紧急医疗救援机构的分类制度存在缺口。日本将紧急医疗救援机构分为三类:一次病院、二次医院和三次医院。“一次医院”负责对应在接受医疗处理后可以当天回家的轻症患者;“二次医院”负责对应需要入院治疗的中度或者说是普通患者;“三次医院”负责对应需要紧急手术的重症患者。

这种分类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正式接受专业医生就诊前,负责运送的救护车上的人员必须先判断眼前的病人是属于哪种程度的患者。如果电话里传达的病症不够准确,判断失误,就会导致将重症患者送往“一次医院”,或是将轻症患者送往“三次医院”后被拒的情况。

其次,是日本紧急医疗救援机构只减不增。就拿最近十年为例,埼玉县有25家“二次医院”关门,神奈川县有66所“二次医院”消失。2013年4月,神户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也宣布不再接受急救患者。在紧急医疗救援机构不断消失的同时,日本的救护车出动次数却在逐年增多。2012年,日本全国救护车出动次数超过了580万次,刷新历史记录。

最后,是日本的急救医生人数明显不足。目前,日本有整形外科医生17000人左右,而能够进行全身诊断的急救医生却只有3000人左右。比如上文出现的那个连续被25家医院拒收的埼玉县75岁老人,他在救护车里对救护人员说,自己先是感到一阵头晕,然后又摔倒,现在发现呼吸困难。而当救护人员把这些信息转告医院时,医院的判断是至少需要对患者进行脑检查和骨折诊断。但在这25家医院里,没有能同时为患者服务的脑外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因此不得不拒绝。最后就导致这位老人含恨离世。

在整个埼玉县里,“二次医院”不算少,共有130家左右。但急救医生却只有110人。其中,有88人是在“一次医院”工作,有60人是在“三次医院”工作,而在“二次医院”工作的仅有28人。不仅是急救医生人数明显不足,且人员分配也非常不均。

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来说刻不容缓,一次迟延,就是一条生命。而对即将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也到了未雨绸缪的时刻。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