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Japan -- 中国最大的日本门户网站

卡哇伊对日本的杀伤力

作者:万景路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日期:2013-07-11 点击数:976 我要评论↓ 字号:z | Z
摘要:日语中的“卡哇伊”,中文意为可爱,汉字也写作可爱,语源自中国。在中国,可爱一词,一般来说虽无特指,但主要还是女性用的多一些。但在日本则不同,因“卡哇伊”在日本的释义已有了变异,因此,现如今“卡哇伊”在日本几乎已演变为了不分男女老幼的口头禅。受日本动漫、漫画等影响,“卡哇伊”于前些年回流中国,于今,在中国也已成为了网络和年轻人的常用语。

日语中的“卡哇伊”,中文意为可爱,汉字也写作可爱,语源自中国。在中国,可爱一词,一般来说虽无特指,但主要还是女性用的多一些。但在日本则不同,因“卡哇伊”在日本的释义已有了变异,因此,现如今“卡哇伊”在日本几乎已演变为了不分男女老幼的口头禅。受日本动漫、漫画等影响,“卡哇伊”于前些年回流中国,于今,在中国也已成为了网络和年轻人的常用语。

日本人做事认真,也就不乏研究“卡哇伊”之人,率先对此作出研究的是日本明治大学教授四方田犬彦,他在著述《论卡哇伊》里全面论证可爱一词的语源、历史以及发展变迁,最终得出结论,谓“可爱”可比拟于11世纪古日本贵族的“物哀”美学,也可比拟于13世纪流行的“幽玄”美学等,而形成至今的“可爱文化”,则堪称为21世纪的日本美学。

其实,对幼小、天真等表面显得不成熟的事物,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说出“可爱”二字,但这应该是率真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反观日本人对“可爱”的使用,感觉似乎已陷于泛滥变异状态。商家促销打可爱牌当然无可厚非,而警察局的广告也以可爱示众,就觉得缺了点严肃性。像一般公司里下属对上司扮可爱,滑稽态就几一览无余。二十几三十大多的女人发嗲装童音,听上去就直起鸡皮疙瘩。至于那些夸上司大肚腩可爱以及什么色得可爱、恶心得可爱、丑得可爱等变味了的可爱之类,则干脆可以说已让“可爱”蒙羞了。“可爱”被滥用如斯,“可爱”的可爱之处也就渐失其可爱性了。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使得日本人真正把可爱挂在嘴头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每当日本人无法用美、酷、漂亮等来赞美某些人和事物而出于礼节又不得不行赞美之事时,日本人大都会敏锐地抓住人和事物的某一点而以略显夸张的口吻发出一声“卡哇伊”来遮掩其尴尬的语境,这一点在对人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可爱”本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偶用让人感觉亲切、美好,但如果是扮可爱装天真,为可爱而可爱,可爱却是不堪重负的。因为,要扮可爱,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要扮傻、装幼稚,而被琳琅满目的“可爱商品”武装到牙齿的可爱一族,久而久之,自然就会陷于可爱的怪圈。

而至于耽迷于秋叶原的“女仆咖啡店”以及自己扮可爱儿女流连于“熟女宅”找妈之辈,则堪称是扮可爱的极品一族了,说穿了,应该称它们是“愚蠢一族”才更贴谱。长此下去,日本人拿幼稚当可爱,把天真降格为愚蠢,不愿长大,不思进取,追求简单,厌弃复杂,拿无知当个性,必然导致学习力下降,自然也就渐渐丧失社会责任感,使得社会逐步陷于整体性的自我封闭状态,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社会整体死气沉沉正似乎慢慢沉沦下去的现实。

可见,卡哇伊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固然,为日本人的处事圆滑,给日本社会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味地追求卡哇伊所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副作用,也已逐渐开始显现出来。还是麦克阿瑟眼光独到,早在6、70年前就一针见血地说过“日本人都是12岁的国民”。

最近,日本坊间流行什么什么“力”,诸如钝感力、幼稚力、马鹿力、破坏力等等,其实,个人倒认为,日本的有识之士们倒应策划一部诸如“卡哇伊的杀伤力”之类的书籍以警世。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热门文章